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
温州“世界矾都”艰难转身

2011年09月20日 00:00
 

温州“世界矾都”艰难转身

提要:浙江温州苍南矾山镇因蕴藏丰富的明矾矿石而被誉为世界矾都。矾山镇的明矾矿石储量占世界60%强、中国70%强,曾经辉煌一时。然而历经几百年的粗放开采,矾矿资源已近枯竭。矿上至今还有四五百名矽肺病人,其中70多名重症者长期住在矾矿医院不能回家。矾矿的衰落和沉重的负荷,世界矾都期盼涅磐。

/中新社记者 李飞云

  位于群山之中的浙江温州苍南矾山镇,街道干净整洁,这有别于浙南其他小镇。镇上的几万民众几乎家家户户与矾矿休戚相关。几百年来因为矾矿而形成集镇,并伴随着矾矿的繁荣衰败而起起伏伏。据《明史食货志》和民国41年刊成的《平阳县志》记载:(浙江温州)赤垟山明矾矿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开采和提炼。这样算来,矾矿迄今已有640余年。

  浙闽打了几百年的污染官司

  新中国成立初,温州矾矿曾是温州******的国营企业,矾矿的工业产值约占当时温州全市的38%。繁荣之时,附近乡镇的姑娘争相嫁往矾山。

  记者日前前往矾矿,矿脉分布在相邻的五座山里。建国初期国家开放一个鸡笼山矿区供开采,封闭其余几个。如今,鸡笼山开采区的资源已近枯竭,可供开采的储量不多,矿硐内有八层矿区,每层高为40米,整个采空区可容纳700万人(温州全市人口800万人),几乎整个山体已采空,矿上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。

  矾矿厂区笼罩在一层土色的粉尘中,厂区水泥路上的明矾泥浆每天用水冲刷后,水泥路面长期遭酸性腐蚀,裸露出石子结构,矿区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一览无余。煅烧炉、风化室、结晶池等作业方式原始古老,一些生产流程甚至还保留着《天工开物》上所记载的模式。

  历史上,矾浆、矿渣污染下游农田,百姓群起控告,闽北的民众状告浙南矾矿的官司自清朝康熙年间就有。1663年,康熙皇帝下诏:赤垟炼矾,恩准孤贫渡食,矾浆水必汇入海,此诏现立碑于矾山白马爷宫。

  浙闽两地为矾浆水的排放而产生的官司断断续续至上个世纪。1973年矾矿赔偿福建前岐67.58万元,1980年再赔40万元,等等,直至1990年诉至浙江、福建两省*乃至全国人大。其后,矾矿投巨资用于两废治理,终于在上世纪末取得成效。

  整治后,尽管山头上依然木未成林,尚有矾烟,但如今山脚下的溪水已不再泛白呈牛奶色,清清的溪水终于可让浙闽两地的官司休庭。

  矽肺病人生活不能自理

  今年78岁的张笃营老人是国营企业温州矾矿的老矿工,也是一名矽肺病患者。记者通过温州矾矿常务副矿长孙能育找到张笃营老人时,他正在房间里,看到矿上领导来了,赶紧起身,指着房内一张藤椅让座。40多岁的孙能育推辞后坐在一旁的床沿,老人让座不成,坐下,随即起身走到床头氧气瓶边,拿起管子挂放在鼻子下,顺势在另一张床边方凳坐下,重重喘气,不能言语。房内多人一时静默无语,只听到老人重重的呼吸声。

  孙能育看着老人解释说,矽肺病人是不能用劲使力。刚才让座举动,让他喘不过气来,他们一天有时得用上一瓶氧气。在这三人房中,摆放着两瓶一人高的氧气罐,老人听闻此语,一边呼呼地喘气,一边艰难地说道:矿上领导对我们很关心的。说完就继续吸氧,重重喘气说不上话来。

  曾在矾矿工作17年的浙江苍南县*协常务副*张传君告诉记者:矿山的产业工人必须团队作业而且工作危险,因此矿工们非常重感情,讲纪律。

  张笃营老人的家属说,矽肺病人几乎生活不能自理,身边不能离开人,连简单的洗脸洗脚都需要人帮忙。()长住医院已有一年多,没回家过,我家就住附近,离这就几分钟的路程。

  经过一阵吸氧后,张笃营老人缓过气,开口介绍说,他于197439岁时因矽肺退休的,一年前病情转重,来矾矿医院长期住下。

  矾矿医院依山而建。山坡上的住院区,这栋两层楼的凹型建筑,病房门口坐着一排患矽肺病老人。整栋楼住满了70多名重症矽肺病人,其中年纪******的有88岁,年纪小的也有50多岁。

  孙能育说,这里的矽肺病人大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时得的。因以前的开矿工艺系干式打眼,粉尘很多,现在的工艺是湿式开采,进场前先用水喷湿,粉尘大大减少,发生矽肺的概率极少。目前,我们矾矿医院对矽肺病医治还是比较有经验的。解放前,矽肺病人晚期大都球居在箩筐里直至终老。现在得病的矿工虽然生活质量不高,但能得到有效治疗,使生命得以延续。

  衰竭的矾矿期盼重生

  历经几百年的粗放开采,矾矿鸡笼山开采区资源已近枯竭,留下腐蚀后惨淡的山体和一批老弱病残的矿工。目前在册2676人,在岗1098人,平均年龄47.5岁,还有离退休 人员2472,抚恤人员1098人,这个国有企业的职工们至今还没有养老保险,矾矿不堪重负。

  今年五十开外的张传君自言父辈亦是矾矿人,因此对矾矿充满感情,去年他组织苍南县*协部分委员历时三个月对矾矿开展专题调研。矾矿历史悠久,沉淀下丰富的工业文明遗产,浓郁的地方文化和独特的矿工风貌,尤其是矿山开采和井巷施工技术,至今还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。苍南现有1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的矿山井巷工程作业,造就了苍南乃至温州井巷业在中国极具影响力。600多年的矾矿,在中国开矿史上,也拥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。

  对于矾矿的未来,他向记者分析道,矾矿地处山区没有一产发展空间,资源几近枯竭和社会对环保的注重,粗放式的二产有悖科学发展。矾矿唯有进行转型升级,采取企业改制,压缩二产 引进三产,用足用好丰富的工业文明遗产,搞好综合旅游开发,才能续写古老的矿山文明,比如,搞好明矾石综合利用,做强做大矿山井巷业,规划实施矿硐旅游产品,建设矿山主题公园等。这样或许是矾矿涅槃重生的选择。张传君如是说。